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S16 做人的方法(14)──往好的方向解讀

前陣子寄了一封描述貧窮鄉下的投影片給朋友們,其中一位回覆說轉寄者的心態很可議,因為她看過很多人轉寄許多類似郵件卻一邊揮霍金錢的。我沒法想像可以單純表述世界上還有那樣地方的動作,為何在旁人眼裡卻會用不同方向來解讀而變調。這不禁讓我想到政論節目,每次總坐了一些人去“解讀”最近敵方陣營的行為,把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有什麼好壞處以最有利於敵方且最不利於我方的方式講得頭頭是道。

比起運動場上拼鬥得你死我活後,雙方人員接受訪問時都讚揚對手的好表現的同時,為什麼政治上都只講對方的壞話,從來沒見過某方提出一個好方案時,另一方認同那的確是有利於全民的舉動呢?就算有雙方都發現某件事是應該去做的,在某方提出一個口號希望大家配合的同時,另一方又換個名字做一樣的動作還說對方有問題。

就像力的作用一般,人們的能力與資源如果用在指責對方,另一邊肯定會返回不小於原來指責的反彈;如果用在推動一個難以推行的好法案,另一方的認同將可以加速它的運行。一點點的“認同”會讓付出的心力有完全不同的結果,但是短期之內看來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政治人物。目前雙方又不乏許多根深蒂固的支持者,完全不管某個事件其真正的意義與影響直接就以陣營之間的利益去評斷,因此在很多地方(包括網路)都存在著爭論。在彼此相互拉址的狀況下,又怎可能一同向前進步?

另外,錢是以個人能力賺的,本來就有權力支配金錢的用途。收入要100%個人使用,或者是留下夠用的10%後把90%捐出去都是基於個人的意願,不應加以責難。我們只能說捐出百分比較多的人具有更多的同理心,在感同身受的胸懷下希望藉一己之力讓更多人獲取生活進步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