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6日 星期一

C25 Activity Diagram設計產出(1)──Sequence Diagram

在Use Case Realization裡首先要做的是根據Activity Diagram從功能的開始,逐步敲定每個步驟如何在系統裡實作:判斷是否可以進入功能的處理、處理時一層層地決定現在到達的層次、在該層次裡由哪些元件做事、經由哪些元件的方法、應該傳遞些什麼等等。這些Use Case Realization的想法記錄在UML裡,是靜態的Class Diagram與動態的Sequence Diagram。

對於每個Use Case Realization首先要建立屬於它的Sequence Diagram,根據Activity Diagram裡的Activity,逐步在這兩張圖表加上應有的元素。設計一個動作時都有同樣的三件事情要做:決定由哪個元件來做(Component Name)、決定由元件的哪個方法做(Component Method)、決定做的同時要傳入什麼與傳回什麼(Method Parameters & Return Objects)。

如果找得到已經存在的元件與方法可以使用,只要將元件放進Sequence Diagram並拉上呼叫的方法關聯。如果沒有可使用的則必須依照所需的呼叫方法,看是要新增一個功能元件並加上對應方法,或是挑選一個已存在的功能元件只加上對應方法,新增之後再把元件放入並拉上關聯。

以上的設計依據之前分層的方式都定義在元件所屬的Interface上,同時為了方便日後的追溯最好在元件與方法的註解都註明是哪個Use Case所使用的。使用以上的原則,為Use Case裡所有的劇本建立起Sequence Diagram;依此類推直到所有Use Case Realization都處理完成。

[應該有一張 Sequence Diagra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