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M13 設計的製程(3)──Interface Method的入口、流程與動作

分析與設計的界線大多以Activity Interface作為界限,如何去使用Activity Interface Method是依照客戶相關業務的流程所定義,屬於需求與分析的範圍,而Activity Interface Method所描述的動作要如何被實現則是屬於系統的設計。對設計人員來說,Activity Interface Method是設計的起點,Method內所做的事都要依照定義的規格來設計。

每個Interface Method都會歸分為入口、流程與動作,每一類都應被分割為獨立的方法以便用不同的方式來組合使用。入口是實作Interface Method的Class Method;流程的實作會保持在相同的Package裡(可能會另外獨立出Interface);動作方法要視它的範圍權責,看要與流程方法放在一起、獨立出Interface或者使用其他Package Interface(通常是Component Interface)提供的方法。

每一個動作方法其實是一個更小範圍的設計需求,尤其是使用Pakcage Interface Method時尤為明顯,此時同樣再切分為入口、流程與動作來設計。在靜態方面,所有的Method都應該被列出在Class裡;在動態方面,每一個流程方法都應該使用Sequence Diagram來描述動作的順序(能用流程圖當然更好),至少要用L14的註解方式註明處理流程。

Method的設計其實是一種遞迴的處理,每個動作方法都被切為三個類型,其中的動作類再細分為更小的三個類型,直到那個動作適合在那個Class裡完全做到為止。記得把Sequence Diagram的目的侷限在描述Package內部的處理流程與外部Interface Method的互動,就不會得到冗長而難用的描述文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