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L18 一層層地依序鋪陳系統結構

在作系統功能分析時,一開始會定義出與初始化系統有關的,因為我們得先準備好系統才能去使用;然後會接著定義使用者操作系統的相關功能,讓系統發生功用;再來會分析出操作系統的同時會不會產生對使用者回饋的系統事件;最後則依照需要提供給使用者定義的系統參數來定義參數的功能。

這是目前我在設計系統時採用的四段分析與設計,讓系統的每一層就像IC晶片的腳座與針腳,一層層地向上堆疊到最後得到完整功能的系統。前面說明的內容大致上只適用在第一層(初始化)與第二層(操作系統);如果系統有讓使用者註冊與客製化的事件或是客製化的參數,就還要分析那些功能應該放置在哪些Module,同時定義出它的詳細內容並記錄。

與客戶討論定義出來的Use Case其實會因分析的過程而有所增減,切記要把所有的變更都對應記錄在文件裡,只要少做了一個就會造成系統與文件的脫節,而且未來絕對很難被找到。當事人應告誡自己不要因偷懶讓少做的事造成文件的失真。

Use Case的變動也該與客戶溝通以取得共識,作適當的調整。雖然需求確認後系統會比較好做,但是我們在分析與設計時都時常發生遺漏與錯誤,又怎能期待客戶光是討論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功能?為了讓系統隨時符合那些隨時會增訂的需求,還是在分析設計時作好一對一的對應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