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R20 做事的方法(13)──分合之間的變化

想像一下我們進入一間小吃店點了一個粽子,然後觀察前後的物件變化。老板會拿一個碟子作為容器,放入粽子後加上醬料並擺上一個叉子送到桌上,我們食用之後消耗掉粽子與醬料,碟子與叉子則被收進廚房堆在一起等待清洗。雖然只是平常不過的動作,卻蘊含了物件間分與合的變化。

在起始的情況下物件是根據類別存放的,碟子、叉子、粽子與醬料都各自放成一堆,在事件發生(客人需要粽子)時才各取一個聚合為一份餐點。食用後的那份碟子與叉子會被收集到廚房,那裡有整間店全部待洗的餐具,等到清洗後才又回到各自存放的初始狀態。

從存放區的角度看,所有種類的物件都各自在一個集合裡;從客人的角度看,眼前是所有物件各取一份的集合;從廚房的角度來看,是所有的碟子與叉子都會堆放在一個集合裡。物件永遠是同樣的東西,但是從不同的使用面來查看時,組合起來的結果卻是大不相同。

此時如果用“該有的都有了,多的不要用就好”的想法來看:沒事在存放區多準備大盤子的物件、給客人時沒事多給一隻西餐刀、吃剩的粽子不先倒掉而放到廚房的洗碗槽,的確不會影響到真正要做的事。但是在準備時多放置一組大盤子與西餐刀,勢必需要耗費資源去處理;客戶沒事看到吃粽子還附西餐刀,感覺一定很怪;洗碗槽裡同時丟進了殘渣清洗起來勢必得多花一點功夫。如果店裡僱用了外國的幫傭,說不定會以為這些本來就是這樣呢。

想要Working Smart,秘訣在於快速定義出哪些物件是需要的,同時有哪些事是必須處理的,然後規劃出最快速且正確地執行所有動作並且準備好全部物件。省卻動作的時間卻留下多餘的物件必然在未來會付出代價,因為動作只是一瞬間的事但是物件卻永遠存在,而且遺留下來的物件會造成必須做更多的動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