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V04 註解的存取(2)──處理註解的順序

要開始撰寫處理註解內容的工具的準備工作有三個:首先要定義好註解的格式與對應的Data Model,再來是用什麼樣的流程來通過全部有註解的地方,最後則是用什麼樣的技術來取得該地方的註解內容。

現在有定義的程式註解全部都放在Java檔案裡。這裡需要用兩個方向來看待之:在Eclipse的workspace結構裡Java檔案的放置方式,與取得Java檔案後如果解析內部的結構。

要在workspace裡找到Java檔案,結構的層次依序為workspace、java project、source folder
、package四層(雖然package真實的資料夾結構是多層的,但是在Eclipse裡已經壓扁為一層),這意味著每一個層都得準備一層迴圈來重覆處理,同時在每一層的迴圈裡可能需要有自訂處理範圍的功能(初期先全部處理亦可)。經過這四層迴圈就可以取得全部的Java檔案作後續處理。

Java檔案的內部結構是Class(Interface)、Data或Method、Method內部的程式碼,其中Data與Method之間沒有關聯但是在一個Java檔案裡都是零到無數個的。所以處理一個Java檔案時要依序取得Class(Interface)註解、所有Data註解、所有Method註解與所有Method裡所有程式Comment,在取得的同時也要將關聯資訊放入註解Data Model。

在處理程式裡取得的註解Data Model都要依照結構放入對應的cache,目的是希望隨時都可藉由package、class、data與method等等的關鍵字找到對應的註解Data Model,處理完後全部的註解Data Model還必須匯出到現有的Java檔案裡一同儲存才算是完整的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