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業裡的大多數人員都有著一個夢想:是不是哪天能夠出現一個工具,只要根據需求勾選一些選項或是畫出流程圖後,就可以自動產出能夠達成功能且具有一定品質的程式?雖然絕大多數的人覺得這像是被工作壓榨過度後的囈語,但是我這兩來年在心裡盤算與推演卻感覺那是有機會達成的事。
回憶一下設計一個小方法時自己的行為。首先先根據需要所要處理的資料來定義處理的迴圈、決定每層迴圈內所要執行判斷條件或動作、針對每個動作挑選出最適合的API方法、最後再將處理結果或例外傳出去。簡單地看,設計的過程只有流程順序的定義與動作方法的選取而已,不是嗎?(不存在的動作方法可以宣告一個新的,再回歸為選取)
印度公司的電文處理流程定義與IBM的SOA概念,多少都幫助我更完整地思考這個可能性。想像有那麼一個元件設計的UI工具,在設計方法時的主要編輯區是繪製流程圖的區域,我們可以先在這裡決定方法內處理迴圈,之後要定義處理動作時右邊有個區域列出允許呼叫的全部元件方法與API,只要從中挑選出想要使用來組裝。(宣告與給予初值也視為一種動作)
對於程式人員來說,用工具來產生程式的效率實在是慢太多了,倒不如直接寫程式省事。用工具的好處是可以降低學習的門檻、限定使用方法的範圍並產出結構與寫法一致的程式碼,這都是寫程式時難以達成的標準。把程式碼倒回工具產生流程圖倒也可以,順便篩選那些無法倒回流程圖的程式,那表示撰寫時並沒有按照一定的規範。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