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L14 替代的作法(5)──Use Case的執行流程

Sequence Diagram當初對我造成不小的困擾,一部分是因為不確定它應表達的深度,另一部分是因為一張圖只選擇一個劇本作為表達;這令拿到全部Sequence Diagram的人不易明白Use Case的完整作法。

在流程裡所做的動作只有三大類:執行動作、設定資訊與取得資訊,我的作法是以這個三個基本分類來切分並定義所有Activity,並隨之對應到一個Interface Method。在沒時間製作畫面的時候,可以先定義好Use Case對應的Interface Method,然後每個方法都用一個文字檔案來儲存說明。文字檔案的內容可以像寫程式般把Activity Name或Activity Interface Method Name嵌在裡面,前面再用程式註解開頭。

例如:
// if (印表機進紙狀態 == 沒紙) {
// 印表機進紙
// }
// 印表機列印
// 印表機退紙

註解時盡量把流程控制的作法交待好,未來實作者的工作就是依註解替換為Interface Method,並驗證程式的執行邏輯是否正確。如此一來Use Case Method內就只是純粹的方法呼叫與邏輯控制,這樣也使得註解的效用等同於Activity Diagram,既帶有流程圖的意味,在寫程式時保留下來同時又能作為程式註解用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