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K10 系統的製程(5)──定義Activity Interface Method

在製作Use Case時努力所製作的Activity Diagram其實是為了一個重要的目的──收集全部的系統動作,這在實際的作法是收集所有Activity Diagram的Activity List。之前對Activity所做的分析與重用都是為了得到系統動作的最佳集合。

理想的Activity是每個都對應一個特定目的獨立系統動作,範圍太大會使得一個Activity裡包含了數個系統動作,範圍太小則會令多個Activity才達成一個系統動作;在定義時務必讓它們形成一對一的對應才是理想的設計。此時必須強調Activity的意義是達成Use Case的分解動作,而Activity Diagram是組合分解動作的Use Case Controller。

我認為Activity才是代表系統功能的真正入口,因此收集Activity List之後,就給每個Activity自己專有的method name作為Entry Point, 並設定其所屬的Interface。定義System Interface Method時要參考設計準則仔細思考, 務必把類似的動作封裝在一起不要造成混亂。

記得每個Activity都要一個自己的方法,而不要認為數個動作接近的Activity未來可以利用不同的參數來使用同一個方法,那時設計時才需要去思考的。唯有這樣一一對應才能在執行某方法時肯定那是為了一個特定原因而進入的,我們也才可以肯定在這方法上的變動不會影響到其他Activ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