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架構設計的那些文章裡,根據MVC的原則畫分了系統的各個層次。架構的層次可以依照實際的狀況調整,比如像上一節的Web-Presentation-Business-Integration-Resource就被分為五個層次。
每個層次如果應用了一些Design Pattern或者是打算設計為Framework,那麼為了形成系統的架構,就必須先有形成系統框架的程式;這當中也包含了各個層次或硬體之間資料傳遞所必須的橋樑設計。如果有這樣的設計,在這部分就應該先有框架的功能規格,裡頭應包含Class Diagram、Component Diagram與Sequence Diagram。
每個Use Case依功能規格書,以符合框架設計為前提被設計成一堆Class,Class裡依步驟的解析會有使用到Component的動作。在Use Case Realization裡記錄的時候向下只需記錄到使用Component Interface的哪個方法即可,主要記錄的內容著重在陳述Use Case裡的各個步驟與遇到的各個狀況要如何處理。這部分的文件應包含Class Diagram、Sequence Diagram及其他視需要而畫的UML Diagram。
請記得這時雖然還沒有牽涉到Component的內部,但需要記錄使用哪些Component以及使用了什麼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